当前位置:思想阵地 > 一家三代人服务社区近30年

一家三代人服务社区近30年

2018-05-02    来源: 山西晚报

  在山西省城文庙街办上马二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代人都“扎根”社区——公公石玉山退休,儿媳周翠萍接棒,儿媳退休,孙媳田育苗接棒,三代人接连为社区居民服务近30年,一代又一代“接力”的同时,也见证了社区居委会的发展和变迁。昨日,记者走进这个“居三代”家庭,倾听他们的动人故事。

  第三代:田育苗 受婆婆影响 社区工作已5年多

  4月24日,走进上马二社区的办公室,石玉山的孙媳田育苗正录入信息、整理文档、接待来访居民……身形纤瘦的田育苗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积极、认真而又耐心。

  30岁的田育苗已经在社区工作了5年之久。去年年底两委换届,田育苗从山佑巷社区到了现在的上马二社区,负责与党建相关的工作。至此之后,她便成了家里继爷爷石玉山、婆婆周翠萍之后,在上马二社区工作的第三人。

  如果不是婆婆,她根本不会想到来社区工作。

  结婚之前,田育苗是一名销售人员,且业绩突出,每个月工资至少4000元。敢想敢干、有闯劲儿的她,正向销售经理的岗位努力。出乎意料的是,婆婆却劝她进社区工作:“社区工作锻炼人,而且国家也很重视基层工作,年轻人在社区的岗位上历练一下,会进步得很快!”

  起初听到这样的话,田育苗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之前,我并不了解社区,但是嫁入婆家以后,我从婆婆身上看到了社区工作的繁杂和辛苦,她总是把工作带回家,而且谁家一有事,一个电话就被叫走了。”田育苗说,她喜欢“公私分明”,不喜欢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

  出于对长辈的尊重,田育苗还是遵从婆婆的意愿,决定到社区一试。就这样,2013年通过选举,田育苗成为一名社区干部。

  初到社区,田育苗懵懂又茫然。入户走访,了解清自己“网格”(责任区)内的情况,是一名社区干部最常见的事儿,可她总吃“闭门羹”。

  每每这时,婆婆就会悉心指教,告诉她与居民打交道得有耐心。道路泥泞不堪,供热管道破裂导致停暖,居民家里漏水……当这一桩桩一件件烦心事被有效解决后,田育苗跟居民们的关系无形中也被拉近了。走在街上,常有人跟她打招呼,在社区里,有老人会拉着她的手唠家常;甚至入户时,还有人留她吃饭。

  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近,当社区居民把她当成亲近的倾听者时,田育苗的内心也暖暖的。“能被人信任,这是多大的荣幸啊。”田育苗说,正是这种“被需要”感,让她对社区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也坚定了她走下去的决心。

  第二代:周翠萍 受公公影响 服务社区11年

  2013年,当田育苗正式进入社区时,正是田育苗的婆婆周翠萍“功成身退”之时,她为社区服务了11年。熟悉周翠萍的人,都会亲切地叫她“周姐”,她扎根社区,除了个性原因,也是因为深受她公公石玉山的影响。

  “我是个热心人,爱管闲事,也喜欢跟人打交道。邻里邻居有啥事,大家都喜欢找我。”“周姐”说,或许是天性使然。2002年,第一届社区成立后,她从一名裁缝顺利转变为社区一员。

  回想起刚进入社区的工作,“周姐”说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建立“常住人口信息登记卡”就是她遇到的首个大难题。那一年社区改革,从居委会变成了现在的社区,辖区面积扩大,户数陡增,随着旧平房被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单元楼里的居民交往大大减少,同时,居民流动性渐增,这些都给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上门入户是唯一解决办法。

  “大多数人白天上班,我们常常是晚上7点到9点走访居民,社区是新的,居民是新的,大家互相都不了解,我们去了居民家,人家根本不多说话,甚至理都不理。”“周姐”说,一回生,二回熟,她和同事一有机会就去熟悉居民,在居民楼张贴有关通知,渐渐地,就跟居民熟络起来。

  “周姐”感慨地告诉记者:“入户是做好社区工作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入户才能了解到居民家的具体情况,比如哪家生活困难需要救助,哪家人有特长可以邀请参加社区活动,哪家搬走了换了新住户,需要更新登记表信息……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入户,才让我在社区的工作变得得心应手。”热心肠的她还是个调解能手,常常利用闲散时间学习有关民事调解的法律条文,“周姐”从一名普通干部做到了社区副书记。

  2013年,“周姐”退休,正式离开社区,休息了一年左右,再次被召唤回来,协助处理拆迁相关事宜。这几年的她,依旧尽职尽责,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甚至更晚回家,一直在拆迁一线工作,连和她每天住在一个院儿的儿媳田育苗见她的次数都有限。“周姐”对社区的这份热爱让不少人为之动容。上马街二社区主任王磊曾评价她说,“因为热爱,所以始终如一。”

  第一代:石玉山 社区工作13年 章不离身

  周翠萍的公公石玉山已经离世,仅留有一个工作证,但老人工作时的场景,周翠萍历历在目。

  “那会儿的居委会‘摊子’很小,一般只有几个人。”周翠萍回忆说,1988年,公公从服装厂退休,杏花岭街南居委会的张主任得知他是党员,又做过工会工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便劝他“加盟”。起初,他并不情愿,觉得居委会都是妇女,而且事情繁琐。但经不住张主任再三劝说,最终担任了居委会副主任。他是居委会3个干部中唯一的男同志。

  “后来,张主任搬家,另一个同志腿受伤了,居委会的重担就靠我公公一个人挑。”周翠萍说,事情太多,随时会用到章,为了便于服务居民,公公只得随身带章,在家里在院里在路上,都时不时有居民需要咨询问题或开证明盖章什么的。所以章不离身,公公称其为“口袋章”。

  “那会儿的杏花岭街南居委会只管着一条街,而且大多是平房,总共只有几百户人家。对居委会干部而言,不是老同事就是老朋友,至少也是老邻居,而且当时流动人口很少,住户迁移也不频繁,各家的基本情况,居委会的‘老头儿老太太’都了解,甚至很多人家往上数三代,居委会干部都一清二楚,‘口袋章’因此成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作方式。”周翠萍解释道,或许正是这样,耳濡目染地让当初的她感觉到社区的活儿很简单,而且时间自由,自己肯定能做好。在工作后期,公公年龄大了,很多事儿也都是她帮着打理。也就是这样,周翠萍接过了公公肩上的担子。

  2001年,石玉山离开他工作了13年的居委会,随着社区的建立,“口袋章”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上马街许多老辈人的记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区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只有一条街的杏花岭街南居委会到现在由几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的上马街二社区居委会;从只有几百户居民的辖区扩增到现在的两千余户;从无办公室到只有4平方米的办公间再到现在百平米的办公室;社区干部从3名扩展到数十名……从石玉山、周翠萍到田育苗,整整30年的交替接力,这一家三代人不仅是社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社区服务精神的传承者。

  田育苗时常会想起婆婆对她的教诲:“做社区工作就不能‘腿懒’,必须常常深入社区,了解居民所需,解决居民所困,服务好居民是做群众工作的技巧,更是核心!”(记者 冯华)

  原标题:一家三代人服务社区近30年


责任编辑:邹祖云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400-881-5247